美國行


Flag
Jasper Johns.
MoMA. NYC

這一次的美國之行,是我和大恐龍第一次踏上美國大陸。
兩個星期的旅行中,幾乎是每天滿檔的行程,
在每日開會、參訪的活動空檔中,
利用有限的時間去觀光,有時連吃飯的時間都省下來了。

這次是到美國的兩個都市,芝加哥和紐約。
雖然都是屬於都會型城市,
但是這兩者卻是各自擁有截然不同的風情。
紐約這個大蘋果是全世界的人都很熟悉的地方,
台灣也有不少人去過,甚至也有許多人在紐約留學。
但是芝加哥的資訊在台灣實在是少得可憐,
除了Michael Jordan是芝加哥公牛隊(Bulls)的明星之外,
或許很多人都不曉得芝加哥到底有什麼東西了。

芝加哥是美國的建築之都,是世界上所有的建築師
都會想要來朝拜的都市之一。
我們搭乘芝加哥建築基金會的遊船欣賞了河岸邊著名的建築,
也到橡樹園拜訪了美國建築大師萊特的經典建築,
以及到伊利諾理工學院(IIT)裡參觀
芝加哥學派的大師密斯凡德勒一手打造的校園。
這樣的旅遊經驗讓我對於現代建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進而對於身旁的建築物也有更多的觀察與欣賞。
例如我最近在上班途中經過台北市仁愛圓環
發現四周的建築為了配合圓環的形狀,
大多採用了弧形的曲線取代了直角與方形。
尤其是在2004年完工的台新金控總部大樓
採用了水滴、手肘、翻開的書背等意象融入了建築當中。
這些不經意的小發現,卻讓我深刻地體會到,
旅遊真的能夠打開一個人的視野,
也讓我更貼近了自己的土地與生活。

至於紐約呢?美國的朋友說:「紐約不是美國。」
的確,我們不應該把紐約當作「美國」的代表。
紐約的獨特之處除了Midtown中高聳的摩天大樓之外,
還有許多在大樓底下行走、工作的人們,
甚至是帶著相機到處拍照的觀光客,
這些才是紐約這個大蘋果的主角,
由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們所組成的奇幻世界。

我們在紐約只待了一個星期,
但是卻很驚訝地發現,
英語,在紐約,只有在辦公室裡才能夠聽到。
我們走在路上,坐在車上,
聽到的往往是西班牙文、日語、廣東話、
還有許多聽不懂的語言,
就算有人講外星話,我也不會覺得奇怪。
這樣才是道地的「紐約」,一個民族的大熔爐。
如果你發現身處在一個只有英文的紐約,
要小心你可能已經被外星人綁架,
或是被關在如同「Matrix」中的仿造世界裡。

紐約的精彩應當是每一分每一秒
在這個地方所發生的文化大激盪,
而不僅僅是自由女神像、帝國大廈、時代廣場或是
中央公園所代表的形象。
所以我很遺憾這次並沒有機會
真正地去接觸到紐約的精華,
我只有走馬看花,如蜻蜓點水般
輕輕地親了這顆大蘋果一下。

以上是我對於這次美國行之後的整體感覺,
至於詳細的介紹,讓我們慢慢地告訴各位。


留言

JmsYWC寫道…
原文發表在http://blog.xuite.net/yawwenc/birzilla/6575168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SPSS 22 (Mac) 工具列不見了

SPSS 16 在Vista上安裝錯誤的解決方案

Cobian Backup 11 備份到 FTP sever 的設定問題